高纪凡表示,光伏产业前景巨大,但是挑战也非常大。
若下游新增产能释放计划维持不变,下半年硅料需求增速远比目前增速大,而即便硅料供应端全年8万吨/年左右的增量都集中在下半年释放,多晶硅供应仍将维持目前相对短缺的现状4月初,北极星太阳能光伏网曾回顾了今年第一季度的产业链价格(相关阅读:Q1完美风暴:硅料涨51%、硅片涨34%、电池片涨20%、组件涨4%、玻璃降37%),从硅料、硅片到电池、组件,上游产业链价格主旨一个字涨。

与此同时,铝、铜、钢等大宗商品价格狂舞不止,海运上涨、汇率影响,光伏产业面临的是完美风暴。4月初,53家芯片企业集体涨价,而逆变器企业用到的芯片涉及意法半导体(ST)、TI、英飞凌等,主要用于IGBT模块。而且逆变器需要与所有的电子行业争芯片,并且是有一定配额的,并不是想要多少就要多少。4月12日和13日,固德威、古瑞瓦特两大逆变器企业相继发布涨价通知,部分型号产品价格上涨10~15%。对此,硅业分会指出,目前中间环节减少的需求仍属于过剩需求,并未实际扭转供需关系。
但电池片还须与下游组件厂进行激烈博弈,据悉从3月起组件大厂纷纷调降开工率以应对上游涨价和下游需求不及预期,部分甚至降至六成以下。户用逆变器价格率先引爆,北极星太阳能光伏网获得的回复是工商业和集中式大型电站所用逆变器同样受影响,但需求爆发期集中于下半年,并且量比较稳定,企业留有一定的库存,而户用市场受补贴刺激装机需求集中且变化大,库存告急。这就是后来有名的531新政。
同步电网就是将多个光伏电站建设成为能源智能互联网,智能化调剂电力。而硅片、电池片的制造看起来简单,但设备和工艺至关重要,也几乎被国外公司掌握,硅片毛利率也相对较高,隆基这几年的毛利率一直在30%左右,高的时候一度达到40%多。到了2012年,尚德也因为那个为期10年的多晶硅采购合同陷入巨额亏损,不得不抽刀断水,赔偿了MEMC公司2.2亿美元违约金后进入惨淡低谷期,最终于2014年宣告破产。不依赖政策补贴,实现平价上网是光伏产业发展一直追求的使命,因为目的地在那里,所以就要一往无前的奔跑。
有了同步电网、互补电源结构和火电的灵活性升级,储能就显的十分重要,甚至决定光伏命运。那家企业跟他们讲哪家哪家公司有多少吨产能,高纪凡当时一看那些数字就傻了:这些项目加起来的数量,几乎是市场未来需求量的三倍以上!高纪凡说,三个晚上连续失眠!后来找到地方政府:这个事我不干了。

一些光伏企业家多年后回忆:在那个时代,各地都把光伏列为战略新兴产业来扶持,多晶硅价格涨的又这么厉害,怎么能不诱人。从历年的装机量变化情况看,变化的幅度越来越小。比如说汽车工业,汽车的更新速度实际上是比较快的,每两三年就要换代一下,虽然核心部件还是那个,但换了个马甲,依然按照较高价格出售。需要新建近3600公里的输电线路和修建从石勒苏益荷尔斯泰因州到北威州的高压直流输电通道。
在某种意义上,重资产可以形成一定的护城河,但重资产留下的烦恼要远大于这个护城河。事实上,德国已经在尝试了。另外一个,隆基率先使用金刚线切割技术,大大优化了切割硅棒的效率,使得单晶硅片逐步替换多晶硅片,光伏的转化效率得到进一步提升,成本也进一步降低。需求的下降是灾难性的,一方面挤压了下游厂商的生存空间。
2000年,因为在晶硅薄膜太阳能电池科研上的成就而获得博士学位的施正荣回国创业。实际上,前几年,受到531新政的影响,多晶硅料的价格一直低迷。

参加饭局的这四个人,彼时正是中国光伏产业界的几大领军人物。值得关注的是,2019年,号称全球最大的薄膜太阳能汉能集团也陷入了讨薪事件中。
10多年来的努力,光伏发电的度电成本下降了82%,已经进入化石能源的发电成本区间,平价上网的时代已经到来。国内很多地方为了促进经济增长,也都将光伏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直接写进了年度工作报告中。首先,光伏产业链,从上游的多晶硅制造以及下游的光伏系统,一直都是重资产产业。图片来源:隆基股份年报简单的说,就是将硅矿进行提取产生硅粉,由多晶硅工厂进行化工产生多晶硅,多晶硅的用途主要有两种。全球变暖、气候问题、污染问题是人类工业革命后讨论的最多的问题。实际上,2020年2021年,尽管有碳中和预期的长期支撑,但光伏行业格局却是暗流涌动。
搞饲料的东方希望和通威来了,就连中化、川投能源、国电这样的国字头企业也来了。这种产业格局无非就是下面几个结果:一是行业利润向上游集中。
1941年,奥尔在硅上发现光伏效应。最开始晶科能源推出G1方单晶硅片(158.75mm),然后隆基推出多数现有设备产能可兼容的最大尺寸M6硅片(166mm),相较G1能获取更高收益。
这就意味着光伏大规模应用的大门被打开了。所以,光伏产业的技术进步,带来的结果一定是光伏产品价格的不断降低。
国家能源局原局长张国宝在他的著作《筚路蓝缕世纪工程决策建设记述》中写道:现在在中国光伏行业崭露头角的,几乎都是当时名不见经传的草根企业。资金链断裂、国外光伏需求锐减,直接导致了很多处在低端的光伏产能淘汰出局。2011年,君临路过尚德总部,那种气派,至今仍觉得够前卫够大气。再次,受疫情影响,很多光伏电站建设推迟,为了兑现2020年的补贴,到了下半年出现了抢装热潮。
531后,全国600多家光伏企业破产。这段时间的光伏发展是一个初步成长期,行业调整主要针对的是光伏组件企业。
几年前的那次聚会,也注定成为了几位大佬的最后一次聚会,也是一个光伏时代的缩影。第三,技术变革的出现,连带着效率的革新,引领全行业飞向更高天空。
二是电力消纳与输出问题。春天来了,牛年来了,牛没有来,等来的却是一头熊。
另一边是技术迭代周期的叠加,谁会在这一轮技术迭代周期中胜出?这些也都给整个行业带来些许担忧。也就是说,搞定一个澳门大小的面积,就可以在理论上替代现有火电装机量,这个不是不可能的。另外一些处于下游的企业,为了解决卡脖子问题,并提高产品毛利率,也在往上游进行拓展,例如近几年来,就有不少下游企业进入到硅片制造环节。实际上,科技产业中广泛存在着摩尔定律或者准摩尔定律。
其次,技术路线经过多次迭代推进光伏走向市场化。带着技术和40万美元辗转了多个城市,在与投资人或者地方政府谈判的过程中,都会说一句:给我800万美元,我可以做一个世界第一大企业。
一种是光伏,另外一种用途就是电子级多晶硅,也就是芯片。最后,牛市的到来,也为各家光伏企业融资提供了便利条件。
目前由于上游多晶硅料的紧缺,下游的光伏组件降价压力是比较大的,毕竟企业需要盈利和生存。并提议说:我们以后每隔两个月都要聚一次。